20 世纪 50 年代初,摇滚乐在美国诞生。从一开始,摇滚乐就与年轻一代联系紧密。而摇滚乐发展到21世纪,也经历了实验与回潮。为何摇滚乐能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为何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它?在新旧冲突中,《摇滚乐全史》用清晰的脉络回溯了这一历程。
(资料图)
摇滚乐,
新世代与守旧派的冲突
在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复苏,新的文化思潮也不断涌现。 此时的美国,“垮掉的一代”试图用“自由”和“反叛”来构建新的文化秩序。在现实中,当生活有了盈余,青少年便开始对传统秩序产生不满。
现在回过头看马龙·白兰度主演的《飞车党》和同期上映的《黑板丛林》《无因的反叛》等影片,人们就能明白这个时期的年轻一代是多么不可一世。加上当时美国的种族问题混乱不堪,让摇滚乐在这几个拐点被卷入“黑与白”“老一辈与新世代”之间的大旋涡之中,正是这一剂催化剂最终让 美国社会“乱了套”!
《摇滚乐全史》,作者: 虎子,版本:有书至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2021年6月
年轻世代与老一辈的思想冲突越发尖锐,主宰游戏规则的人害怕极了。这时出现的摇滚乐让主流社会陷入了恐慌。首先,这种令青年 一代为之狂热的东西是属于黑人的音乐,完全打破了当时的种族隔离制度,与当时的主流价值观产生了严重冲突,致使美国主流阶层对其进行打压。
黑人音乐成为美国的文化标签,这恐怕是死守主流观念的人不能容忍的。主流文化把摇滚乐视为年轻一代堕落的象征,甚至还跟冷战扯上了关系,控诉摇滚乐是阴谋。此时,非裔音乐人查克·贝里的唱片已经销往整个欧洲,他被欧洲年轻人奉为摇滚乐的代名词,这在主流权威眼中无疑是个大问题!因为无论从什么层面来讲,都不能让查克·贝里成为主流明星。为除后患,只能找理由把他抓了起来。
在美国主流社会对付黑人的空档期,从太阳唱片出道的猫王大获成 功。摇滚乐对原创性的诉求总是第一位的,尽管猫王在这一点上存有污点, 但就他当时的影响力、强大的个人魅力和在舞台上不可一世的劲头,都让他势不可当地成为一代摇滚巨星。猫王风光上了天,参加一次电视节目都能获得5万美元的天价报酬。一时间,猫王就成了青少年心中最崇拜的偶像。等主流权威反应过来,黑白两界的摇滚先驱已经联合出演了一部名为《春风得意》(1956年)的电影。这时有人认为,再任由这些人闹下去,社会就要翻天了。
《春风得意》剧照。
这么一煽动,摇滚乐危害论应声而起。无数抱有共识的家长自发组成联盟,批判摇滚是暴力的源头,是大麻和毒品的代名词,是挑拨煽动,还是破坏种族隔离制度的罪魁祸首。家长们把所有炮火对准猫王,气愤地怒吼,说猫王学习黑人音乐、在舞台上下流地抖腿简直让人无法直视,这样的音乐就是道德的沦丧,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这种批判主要是出于传统派对摇滚乐的极端恐惧心理,当 然还很有多层面的原因,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 猫王作为青少年偶像,青少年听了摇滚乐会心生叛逆。摇滚乐主张独立思考,青年一代从思想上开始反抗大人,与主流意识形成对立, 这让整个主流社会都感受到威胁的气息。
第二, 主流传统派强调摇滚乐是对宗教的亵渎,青少年的狂热崇拜就像异教信徒一般狂热 ;加上摇滚乐具有性解放的氛围,这是保守派最不能接受的地方。
第三, 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种族问题。说到底人们心里很清楚,摇滚源于黑人音乐,而猫王就像一个白皮肤的黑人,他翻唱着黑人歌曲, 给主流社会一种强烈维护黑人民权的感觉。在那个黑人民权运动情绪最为高涨的时期,刚好闹出了“巴士事件”,非裔妇女罗莎·帕克斯因拒绝给白人让座遭到逮捕,还有非裔少年冲白人妇女吹口哨被私刑处死等事件。猫王的歌曲堂堂正正地赞美黑人音乐,在年轻一代中拥有众多追随者和崇拜者,这足以让整个主流社会感到恐慌了。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最初的摇滚乐盛世在主流炮轰之下坚持不住了。 猫王进了军营,查克·贝里被弄进了监狱,小理查德干脆回去赞美圣灵。其他一些白人摇滚乐先驱也纷纷闹出丑闻,还有几位不幸逝世。最终,美国第一拨摇滚浪潮在 50 年代末退潮。甜腻的流行小曲顺势回归,人畜无害、一片岁月静好的景象下,美国音乐一夜回到了独立前。
一开始,人们盛传摇滚乐的反叛精神是新思想与裹挟着种族主义的 主流价值间的博弈,是青年与上一代美国人在思想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与抗争。在这个阶段,人们提到的反叛更像是社会因素赋予摇滚乐的东西。
在传统和革新之间,就这个时期摇滚乐而言,它承载的内容其实并不叛逆。但它具备足够的独立精神。初期的摇滚乐本身也没那么愤怒,愤怒的反而是要扼杀它的权贵阶层。
《摇滚乐全史》插图。
实验摇滚
摇滚乐全新基因
构成摇滚乐的基本要素少不了形式上的乐队编制、使用的乐器类型、演唱及演奏的风格,此外还得有态度和内核思想。这一点从最早的 Rock and Roll 时代到现在基本没有改变。可以说这些就是构成摇滚乐的永恒要素。
但是摇滚乐又有一根追求创新的强迫神经。而在创新道路上,实验性手法成了一个绝对的关键词。实验元素可以让人重新审视摇滚乐的基因,使它成了除黑人音乐元素以外又一个极为重要的新根基要素。
这一视角会影响很多人看待摇滚乐的方式,但只有把这个“新根基要素”与传统要素合并在一起才能看清摇滚乐的全貌。实验要素到底是什么?这便构成了本章重点讨论的内容。
从摇滚乐诞生时起,摇滚音乐人对“新”的探求就没停止过。从最早查克·贝里对吉他技法的创新、博·迪德利对节奏上创新的追求,到迷幻元素的融入、前卫摇滚中对合成器的应用以及新浪潮后朋克对实验性的融合等。
可是,这里的“创新”或者“实验”到底是指什么呢?又为什么一定要创新呢?这个“新”,姑且看作“之前所不存在的东西”,但本质上“新”又存在时差性概念。
换句话说,“新”可以是时代发展中, 完全崭新和新颖的东西。另一方面,从地域上而言,“新”也可以是相对的新鲜事物。以英伦入侵前后来举例,对于英伦而言布鲁斯是一种全新的东西。这是个相对概念,因为英国之前没有流行过布鲁斯,也没有诞生布鲁斯。
英伦入侵后,对于大部分被种族隔离的白人而言,英式布鲁斯摇滚又是一个新鲜的事物。也就是说,这两种 “新”都跟“流通”和“时间”有关系。无论什么形式,如果没有流通就不会有新文化的产生。那么随着发展,摇滚乐的根基元素中,现代古典音乐的影响,变成了不可忽视的且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新根基的实际体现。
《摇滚乐全史》插图。
这里说的现代古典是什么?可以先这么理解。到了20 世纪 50 年代,当人们重新审视欧洲古典音乐时把它们分为“前卫/印象派”和“先锋/实验派”,而这两派往往是对立关系。
其对立的论点主要围绕着先锋派古典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 Cage)展开,由他提出的“偶然”,或称为“即兴”的概念是先锋派的核心。什么意思呢?
约翰·凯奇主张“音乐要从人类的判断中解放出来”。也就是说,他把决定音乐的要素投射到某种近似于易经里的概念上,这一点,他 1952 年的作品《4 分 30 秒》(4"33")就足以证明。这首作品共有三个乐章,却没有一个音符。如果看视频,约翰·凯奇演奏这首作品时,真有点参禅悟道般的魔幻实验次元。这个点对于创作音乐的音乐人来说,非常值得深入琢磨。
而对立方,像法国作曲家皮埃尔·布列兹、意大利作曲家路易吉·诺诺(Luigi Nono)、德国作曲家卡尔海因兹·斯托克豪森等前卫派拥护者,他们的观念还是站在欧洲的“传统”之上,依旧主张“依据人的理性和感觉”来创新音乐。
现在看,这两派之间的鸿沟基本无法逾越。正所谓在音乐中,“人”这个主体的存在到底有多大价值。皮埃尔·布列兹、路易吉·诺诺这一派依旧以人为本,主张人的理性意义非凡。而约翰·凯奇似乎不认为人的判断有什么意义。两派的对立,一下子就上升到哲学层面,但非常值得人深思。
从20 世纪60年代开始,这些元素以及概念被引入摇滚领域,从摇 滚乐的角度诠释似乎已经不存在“前卫”和“先锋”的绝对性对立了, 摇滚乐实现了与这些当代古典(近代音乐)音乐艺术互通有无,最终将 二者完美融合。多么神奇的摇滚乐!当这些当代古典元素进入摇滚领域后,唯一容易产生冲突的也许只剩下艺术院校的学院派与原生态草根派之间的差异了。学院派音乐家往往更倾向“前卫”领域。而原生态草根性摇滚音乐人,更倾向“偶然”和“本能”。尽管如此,他们之间理念的差别并没有上升到相矛盾的层面,顶多是一些审美的差异。在摇滚乐的创新道路上将上述两派概念融入创作时,冠以“实验”一词便能把两方特征加以概括——这就是摇滚乐基因中黑人音乐以外的新根基要素了。
了解了根源背景,再做细分。摇滚乐“实验性”的体现在大框架上也可分为三种形式 :第一,融合了原本摇滚乐根基之外的要素 ;第二,用新的手法诠释新的根源性;第三,在摇滚乐中引入了批判性的概念,以及摇滚乐扩张或重组之前的元素。
这里大家可以先思考一下,因为至今没人用这种方式给摇滚乐进行分类。
回潮
21世纪摇滚复兴运动
对于传统乐迷来说,看21世纪的摇滚乐心情可能会很复杂。摇滚乐似乎不再愤怒,也不再反叛和批判什么。那些曾影响了世界的超级乐队淡出了主流视野,新生代的乐队似乎总是循环咀嚼 20 世纪的东西。
新兴起的风格听上去软软糯糯,不再能直观感受到荷尔蒙的躁动。所以“摇滚乐已死”或“摇滚不死论”才会频频被提出。传统视角看,摇滚乐最富创造性的时代显然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到了当下,所谓维持创造性的方法,无异于想出更好的点子,然后围绕这个想法,融合更多元更丰富的元素,从而诞生一种更新的声音,最终也就形成了一种风格。随着风格化发展成熟,再进入“自我反噬”的轮回之中。不光是音乐,可能有关艺术类,比如艺术、文学、电影等无一例外。所以从英式摇滚开始,摇滚乐创造性的东西已经很寡淡了,拼想法拼创意,大家一直在做加法,比谁融合的元素更多更丰富,似乎成了推动摇滚乐向前发展的核心动力。
《无因的反叛》剧照。
再就是“复古金属浪潮”“金属核回潮”“斯卡与雷鬼复兴”“迷幻复归”等一系列从 20 世纪 90 年代陆续兴起的回潮运动,到了21 世纪又有了一个更具体的结果,陆续兴起了车库摇滚回潮运动(Garage Rock Revival),后朋克、独立摇滚、实验摇滚的复兴浪潮,甚至向根源布鲁斯回归的动向也频频涌现。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对于 21 世纪摇滚乐 的发展来讲,“回潮”已经成为首要关键词!老的风格被不断循环再生,也正意味着摇滚乐的魅力绝对不会随着时间而风化!那么,就在这些“回潮”与“复兴”的循环之中,难道真就没有新的东西吗?
当然也不是! 起码答案肯定是也不尽然。从自赏到后摇,重新迷幻到新锐舞摇滚,每一种风格都在创新中寻求突围。所以只要转换一下思考的维度,依旧能从中发现太多闪光的东西。最终人们发现一种风格浪潮从波澜再起到落下帷幕,摇滚乐的发展最可怕的并不是没有创新,而是没有传承。
综上, 在整个 21 世纪摇滚乐的回潮运动中,如果只用“反噬”或者“复古”来 形容显然缺乏新意,所以这一浩荡的回潮期也被冠以“新摇滚复兴运动”之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