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摄影的人用手机拍照吗?这似乎是一个回答起来很顺理成章的问题——懂摄影的人,当然对画质要求很高,怎么可能用手机拍照!但现实是用手机拍摄各种照片的摄影师并不占少数。也许是因为他们拍摄水平很专业,也许是因为摄影师的头衔加持,总之很少有人质疑他们展示的照片来自手机还是相机。相反,网上总有声音孜孜不倦教育普通人,想要玩摄影还得用相机!那真是这样吗?
我们平时手机和相机都在使用,虽然称不上是摄影,但我们对于成片质量确实有一定要求,这种要求来自品牌方的压力以及行业内卷。说白了就是产品尽量要拍得尽善尽美。于是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产品拍摄,肯定是优先使用相机拍再加上一定的后期处理,目前主力就是尼康Z5,以及佳能EOS R6,加上自购的几个镜头。
(资料图)
说“优先使用”相机,这其实是因为我们偷偷在其中混杂了少量用手机拍摄的照片,确实有时候用手机更方便。简单地说,相机能带来更真实的观感,但需要后期调整,手机则能直接给出我们想要的影调风格,只是发挥不够稳定。而且有些照片,受限于拍摄环境,更适合用手机拍摄。
那可以用手机取代相机吗?也许可以,但我们没有做过多尝试。因为这种拍摄从规划到实施都是有成本的,把稳定可靠的相机换成不确定性更多的手机,会拉高风险,进而提升成本。
这就是我所总结的第一种必须用相机的情况,要保证尽量毫无瑕疵出片,那就优先考虑相机。这算摄影吗?有人说这种商业拍摄也谈不上摄影,莫得灵魂,但确实对画质要求高。
还有能想到的第二种情况,就是在环境极度复杂的情况下,相机发挥要比手机可靠得多。这并非源于相机本身画质有多可靠,而是相机扩展性更好,可以外接脚架,外接遥控快门,外接光源,甚至多点光源。比如一些产品的线下体验活动现场,光线环境简直让人抓狂,经常让我觉得应该带相机。
如果抛开这两种情况,仅针对日常摄影而言,相机效果不错,但手机也不差。我说相机圈曾经流行一句话,现在却被很多人给忘了。这句话是什么呢?摄影并不全取决于相机前面这个头,也取决于相机后面这个头。当你抱怨相机镜头不够好的时候,总会有人这么劝你,但当你说手机能取代相机的时候,他们就会改口说,手机照片在电脑上放大了简直没法看。
我对于这种论调就颇为好奇。手机拍照又不需要后期,为什么要导入到电脑上看,为什么要放大了看?我的显示器是27英寸4K分辨率,也不过才800多万像素,看照片原图时放大到25%就已经满屏了,如果照片放大到100%,就只能看见原图一个角。“在电脑上放大了看”,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这就是在预设一个不现实的场景,然后在这个场景下论证手机不如相机。
想要用相机拍摄,你就要随身带着相机,起步重量可能就是手机的10倍。就图中这两种拍摄方式,如果这个拍摄地点在某座山上,你会带着相机去爬山吗?
如果再不理解,可以背着相机在高温的北京去逛一圈故宫博物院,大约也就三个小时。要不是因为相机太贵,估计你早就把它扔了。
更何况,手机拍出的某些画面,反而是相机没法达到的。昭华门前的步道宽度不足3米,在昭华门前用手机长焦拍摄的这张照片,如果你想要用相机拍出来,除非把故宫的城墙拆到一部分。
说到这还要补充一句,如果只是相机配狗头,那根本达不到你想要的画质,好的镜头更是又贵又重,你还要带不止一个。就像我一位朋友说的那样,相机时代的摄影爱好者,有几个不是被迫健身的。
这时候再想想那句话,摄影并不全取决于相机前面这个头,也取决于相机后面这个头。难道手机真没资格被叫做摄影吗?现在手机摄像头往往有多个物理焦距可选,买一款旗舰手机就相当于拥有16mm超广角、27mm主摄、54mm长焦和270mm长焦镜头,四个不同焦距的镜头难道还不够你尽情发挥吗?
恕我直言,如果用不好手机的这些焦距,还在大谈摄影该用手机还是相机,有句话描述这种现象叫“差生文具多”。
其实每次新手机发布和推广的时候,很多非常好看的官方拍摄样张都来自专业摄影师,这些摄影师原本也是用相机拍摄的,但他们用起手机来一样得心应手,甚至把手机作为日常拍摄的主力。同时,手机的便携性加上算力优化,也让更多普通人展现天赋,拍摄出了很多非常好看的作品。
所以即便是普通人,随便拿手机按下快门,可能都会轻松拍出一张不输给摄影师的照片。但手机如此砸烂摄影的门槛,也确实会让一些摄影爱好者不爽,也因此诞生了相机和手机之间的鄙视链。就如同自动挡汽车刚开始普及时,很多新人可能连最基本的踩离合挂档都不会,却已经能拿到驾照开车了,这种用技术砸烂门槛的行为,也曾让很多老司机颇感气愤。
说到最后,摄影其实没必要区分什么相机手机,不管是分享到朋友圈也好,还是拿去参赛也好,都表示了大家对照片画质效果认可,没人会愿意在分享照片时专门“献丑”。同理,大家原本可以更专注于照片本身,但当一部分人要证明自己比另一部分人更懂、更强的时候,也就开始吹毛求疵,在照片以外做起了文章,有了一些奇奇怪怪的鄙视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