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颜淑勇用淘米水浇花。
6月4日,燕依园社区开展环保宣传活动。
(资料图片)
行走在银川的公园广场、大街小巷和乡镇村庄,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和翠绿的植被随处可见。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银川深入引导群众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共同建设大美城市。
绿色生活从身边小事做起
“以前请客吃饭总要多点菜,怕客人不够吃,我们没面子。现在观念变了,谁不光盘才最没有面子呢。”家住兴庆区大新镇燕庆园社区的居民颜淑勇在社区开展的“绿色生活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宣讲时与大家分享道。
67岁的颜淑勇在生活中处处践行着绿色生活理念:家里装修时,购买材料首选正规厂家的环保产品;厨房安装节水龙头,客厅里使用节能灯;不买过度包装的东西,物品也尽量循环使用……
热心的颜淑勇不仅自己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还经常通过四点半课堂、寒暑假辅导班等形式,向青少年讲述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因、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等生态环保相关知识,号召大家争做环保卫士。
颜淑勇还总结了环保小妙招,平时用水时采用“一瓶一盆一桶”节水法,即用瓶子装水,冬天放在暖气片上加热、夏天用日光晒,把水加热后,用于洗菜、洗漱、洗脚等;在厨房洗菜池、卫生间洗手池里放着塑料盆,洗菜、洗漱时拿盆接着水,进行二次利用;在家里放一个塑料桶,把洗衣水、淘米水、拖地水等生活用水储存起来,用来冲厕所。
颜淑勇说:“绿色生活,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人走灯灭节约用电,少开车多坐公交车,节约用纸减少林木损耗,这些不应该只是节日才有的行动,更应该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态度。”在他的影响下,许多街坊邻里都自觉践行着绿色生活理念。
垃圾分类从新时尚成为好习惯
在兴庆区中山南街街道办安和社区天都十六区西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干净美观,站内四分类垃圾箱整齐排列,垃圾分类督导员任学英忙着帮前来倒垃圾的居民做好分类工作。短短半小时内,来往投递垃圾的居民全部做到了准确分类、文明投递。对于任学英来说,这套工作流程已经成为习惯,“现在硬件设施越来越好,在这每天帮助大家作好垃圾分类,看着小区环境好起来,我也是成就感满满。”任学英说。
“以前我们不懂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都是一股脑地丢进垃圾箱,垃圾箱附近总是有股异味。”居民林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设有垃圾分类督导员进行卫生管理,周围一直都是干净整齐的。
连日来,安和社区通过开展“敲门行动”,定期走访入户、上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与居民面对面沟通、反复讲解,让大家了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同时,实行垃圾分类“一户一卡”,引导居民养成习惯,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走进凤凰北街街道办安秀社区城市壹号小区,社区工作人员在张贴垃圾分类海报,现在,辖区内的每条巷道、每栋居民楼都随处可见宣传小贴士。
“要改变大家几十年的生活习惯,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是个长期工程,仅仅依靠张贴宣传海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用心用情与居民共同努力。”安秀社区党委书记母秀琴说,工作人员还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转发到居民联络群和朋友圈,同时上门开展入户宣传,定期进行积分兑换等各类活动调动居民的积极性,还在垃圾箱附近安装了监控设备,实时监测站点的垃圾投放、混装、满冒情况。如今,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习惯养成了,小区环境更加干净卫生,居住得也更加舒心了。
共创美好新环境志愿服务齐行动
“低碳出行的方式有哪些?世界环境日是哪天?去超市购物时自备购物袋是好习惯吗?”如果你能回答以上问题,如果你恰好在兴庆区大新镇燕依园社区环保宣传活动中,那么恭喜你,你不仅是一名名副其实的环保达人,还能因此获得社区准备的奖品。6月4日,燕依园社区以“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丽”宣传活动,知识问答、主题宣讲、发放画册等环节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带着青少年手拿捡拾器、垃圾袋等卫生工具,在辖区主干道及背街小巷仔细捡拾丢在路面、花坛、绿化带等地方的烟头和其他垃圾。
今年以来,为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倡导环保生活方式,社区广泛动员志愿者,定期在小区、公园、湖边捡拾垃圾,并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捡拾垃圾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却承载着文明的创建、社会的进步,折射出我们这座城市广大市民逐渐提升的环保意识。”燕依园社区党委书记周新华说,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给辖区做了一次清洁,还能够引导更多市民强化文明意识,倡导环保、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进而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把“生态共识”转化为扎实有效的“生态行动”,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记者 肖梦琪文/图
标签: